輔仁大學藝文中心

 

從日本文創看台灣未來發展

文 / 馮冠超-----輔仁大學藝術學院院長

 

        我每到一個外地旅遊或出差,總會購買一個該國(地)具特色、具革新性的文創產品。在欣賞與把玩之虞,成為舒適生活的特有記號,她能讓你緩解壓力、調節情緒,宣洩心中所有的不快,釋放過分的快樂,讓你在生活中,寵辱不驚,看庭前花開花落;去留無意,望天空雲卷雲舒。文化產品對我而言,不僅是藝術,更是生活。

        多年來,歐美不論,我已經走遍亞洲各國,日、韓、泰是政府著力規劃較深的國家,而其中,個人認為又以日本文化產業的設計最為精緻。

一、日本文創的崛起與困境
        在2012世界文創產值中,歐、美共佔文創總產值的76%,日本約佔10%,在歷經20年泡沫經濟後,表現依然耀眼。但是,2016年全球文創1.9萬億美元的龐大市場中,除了美國獨佔四成仍遙遙領先,其他順位有了變化,中國大陸增速最快(11.4%),搶攻第二,由世佔4%躍升至10%,韓國增速第二(6.1%),站穩第七,日本則是佔比名次雙降。這項結果,從2014年日本文創外銷僅及韓流的一半,已見危機端倪。

        其實,日本政府一直非常重視文創產業,所以積極通過相關文創法案,幾乎所有文創產業諮詢機構都是由政府策畫成立。本世紀初,日本文化廳以「21世紀文化立國方案」啟動日本文化立國戰略。日本沒有把代表傳統文化的國粹歌舞伎推廣到美國,而是繼續把他們最時尚的動漫産品打入美國市場,這是屬於典型的外向型經濟(日本現在動漫産品在美國的銷售收入超過50億美元,是日本鋼鐵在美國銷售額的4倍)。所以在全球播放的動漫作品60%是來自於日本,在歐洲更是高達80%以上。同時日本的遊戲產業幾乎佔有全世界50%以上的市場。

        所以,一個有趣的現象是,東京在2013年爭取到2020夏季奧運主辦權的「申奧大使」,不是某人物,而是具有超高人氣、舉世皆知的漫畫主角「多啦A夢」。而2016年里約奧運閉幕式,首相安倍扮成瑪利歐,從東京豪華轎車中通過綠色水管現身會場,都說明了日本動漫軟實力。

二、 氣喘吁吁的「酷日本」
       戰後百廢待舉的日本在堅實基礎下,到六○年代,其經濟已趕上英國、法國和德國,到了七○年代末期超越蘇聯,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。到了1987年,日本的個人平均生產毛額竟趕上美國 (而今呢?目前日本的人均GDP 3.4萬美元,竟脫離出前10%的位置)。雖然其後面臨泡沫經濟,但整整一百年的成就,堪稱人類歷史的典範。可是,泡沫畢竟太久了,2012年出版的日文Newsweek封面,一個打扮成日本動漫人物的女郎,看似閉目養神,卻又看似快斷氣的模樣,標題寫著「氣喘吁吁的酷日本|。內容指出,日本文創相關產業出口到海外已跌至整個文創出口的5%,是不是日本把文化產業做小了? 究其原因,由於量產和人才青黃不接等,造成品質日漸低落,使得日本競爭力最強的電玩產業也開始走向落日。

dean von-japan  氣喘吁吁的「酷日本」

       被歸咎最多的是日本在九○年代失去的「空白十年」。這十年間,日本的泡沬經濟崩潰。連「日本製」金字招牌---SONY、TOYOTA、Panasonic…….等名牌先後出現瑕疵,這問題當然出自整體經濟的不振。日本針對這個危機,選出「匠」、「粹」與「優」三大特點、包含了日本傳統的技術與設計,並且機能與內容可以融入現代生活領域的優質產品,取名為「新日本樣式一百選」,向全世界宣告:日本還是「製造業大國」,喚醒日本各界力保「文創大國」的地位。

       曾經為東方風格綻放異彩、找到出路的日本,在歷經二十餘年的泡沫經濟後,還能再創第二個高峰嗎?

三、 從日本文創看台灣的發展
       雖然日本文創的未來不容樂觀,但其精緻度仍值得台灣師法。近17年來日本拿下17個諾貝爾獎,我覺得日本人仍在積極搶未來!尤其在多次探訪日本的經驗中,那份秩序感、清潔感,地方差異性、對文化產業的誠懇態度,前述「匠」、「粹」與「優」三大特點,始終令我敬畏。

        日本以1964東京奧運、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為契機,藉此提升了設計水平,呈現出多元的創意特色、精緻而優異的形象。她可以將生魚片、壽司料滲入歐美,成為高檔與時尚的代名詞。特色產品如京都的八橋紅豆餅、讚岐拉麵、盛岡涼麵,以及別府竹編、常滑陶瓷、輪島漆器等,將特色飲食工藝與當地意象結合起來。「地域特色」成了浪漫文化的體驗經濟,賦予遊客無限的想像空間,魅力無窮。

         其他如各地神社、神宮、老街、地方博物館,及附屬的文化活動等,使得日本各地的城鄉顯現出各自鮮活的個性。這種文化魅力甚至在DRAM大廠爾必達破產、夏普賣給鴻海、瑞薩關閉十九個公司……之時,日本還開通JR等兩條「土豪列車」,十節車廂只乘載30餘名乘客,走游風味十足的西日本風景,而且一票難求。回憶在京都清水寺,眼見大量穿著和服的遊客穿梭於寺院古道之間,這份文化體驗,至今餘興猶存。

dean von-japan1dean von-japan2

日本「地域特色」成了浪漫文化的體驗經濟,賦予遊客無限的想像空間,魅力無窮。

dean von-japan3dean von-japan4

與時俱進的日本文創產品,具有「匠」、「粹」與「優」三大特點

       台灣文創很有潛力,但缺乏日本這份精緻的規劃。加上台灣母體市場小;二十年來台灣經濟發展遲滯,使得近年台灣文創產業能量始終處於低谷。事實上,文化的提升,絕對需要靠經濟發展為之振翼;試看所有歷史上的主流時尚風格全部產生在政經最強的國家,便可證明。但是台灣又加上政治性因素的干擾,把自己閉鎖在台灣「自娛娛人」,同時「文化認同分歧」,恐將造成文化空轉。

        文創若要成功,創造「全球性認同符號」便不可缺,我們的文化產業如何讓所有消費的外國人看得懂和樂於享受?譬如日本有個唱黑人樂很有名的久保田利伸,到美國發展毫無效果。台灣也以音樂產業自傲,但是除了東南亞,連日本都打不進去,更別說美國了。台灣的音樂奇蹟,似乎也限於華語圈而已。因此,減少「文化折扣」(Cultural Discount),是台灣需要努力克服的一大挑戰。
台灣的文化創意有兩條路,首先當然是從歷史尋求大根,但取用的歷史元素必須「重新解構再建構」,才能創造新的民族美學,而創新才能產生價值。一個開放、有容的時代往往可以創造出新的文化,自我封閉的社會則可能導致停滯不前或是衰敗。「中國味」或是「台灣味」並不是搞文化創意的先決條件,要走出強勢流行文化必須「往前看」。

         所謂「往前看」,就是不必回過頭找元素,直接「向自然學習」,英國文創大師約翰・霍金斯曾說:「創意學習」必須超越學校所提供的教育,「有創意的人必須向自然學習。」自然不屬於西方,不屬於任何國家,自然是全世界共同的資產。從自然中取法、取得啟示,強調對原理、原則的析理與應用,都是設計的捷徑。

        文化要有世界性創新的能量,無論今古題材,都要思考與當代社會有相同的脈動,創造出全球共通符號。台灣在文化創意的潛力其實非常巨大,譬如我們多元自由的文化、受世界關注的政治地位、甚至極富生命力的巷弄文化,常常令遊客產生莫名的「歸屬感」,在在表現出台灣文化的豐富內蘊。我們絕對有將自身的劣勢轉為優勢的機會,端看我們如何思考。

 

輔仁大學藝文中心 | 電話:(02)2905-6492 | E-mail:fjuca888@gmail.com
Copyright © 2014 - 2021 輔仁大學藝文中心. All rights reserved. Powered by 山川久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