輔仁大學藝文中心

 
藝術本該不被排擠地 安然存在於生活 - 廖海廷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每年十月的第一個星期六晚上,是巴黎人的「不眠夜(Nuit Blanche)」。在這天,都市作息會延續到深夜清晨,入夜後持續活躍,街道、美術館、博物館、藝廊、夜店排出一檔又一檔展覽演出,巴黎變成一個 24 小時不休息的大舞台。那幾年在當地留學,總期待這樣的藝文跨夜概念也能搬回台灣,2012回到熟悉的台北,竟也就碰上 2013 年 8 月松菸誠品開幕舉辦的「誠品不眠夜 eslite X up all night」活動,他們將時間拉得更長了,連續 36 小時,共接力了 80 檔精采活動。


       在表演藝術的理論書籍當中,常見引用哲學家黑格爾或劇作家埃爾瑪賴斯的話,前者說:「藝術作品儘管自成一種協調完整的世界,它作為現實的個別物件,卻不是為它自己而是為我們而存在,為觀照和欣賞它的聽眾而存在。」後者說:「對演出起到作用的一切因素當中,沒有什麼比“觀眾”更不可或缺或更重要的。創作者在觀眾到來之前,並未完成作品的最後傳達。」不眠夜的主角,同樣並非贏得掌聲歡呼的表演者,而是站在現場,隨著聲音搖擺,跟著藝術品沈思、驚嘆的觀眾們。

       平常我們總被生活的瑣碎綁住,有工作、家庭的通告要跑,而藝術存在於博物館的櫥窗裡,在買票進場的舞台裡,在遙遠的另一頭。那麼當藝術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呢?屏除掉時間與距離的藉口,我們能否有足夠的心情去享受、欣賞即時發生在週遭那些所謂『美』的事物?輔大藝文中心自上學期開跑的藝文護照計畫,舉辦音樂會、書法展、肢體工作坊...每參與一場活動,手持護照的學生、教職員們就能獲得點數參加抽獎。但一學期結束,無論是推辦者或是參與者,我們要問自己的還是那些問題。假如一個讓藝術親近人群的計畫(不管是24小時、36小時、一學期,或者更多)人們回到原本的生活,仍舊藝術是藝術,生活是生活,那麼這一切就像是在海灘上堆沙堡,潮水帶過,不留一點痕跡。

那麼藝術的發生是否有可能像尼羅河的定期氾濫那樣?洪水退去留下肥沃的土壤(感動、觸發),帶來豐碩的農作收成(思想、概念),又因為農耕的產值支撐出偉大的工事(動手創作),甚至是獨特的生命觀(新的思潮)。


      「我的藝術就是活著:每一秒,每一次的呼吸就是一個作品,那是不留痕跡的,不可見也不可想。」—馬塞爾.杜象

       大學在澳洲唸書時,學校每年都會辦一次 「Jammin’」:
學生、人們帶著自己的樂器一起聚集在學校各處隨意即興,不需要多高超的技巧,就是發出一些聲響,然後享受。


喜歡音樂,喜歡藝術本該這樣,成為生活當中的事,不被排擠地安好存在著。所以打開雷達吧!哪裡有藝術正在發生?校園碁的熱血活動,作家詩人的講座,街頭的快閃,哪裡搭了臨時舞台,哪個
Live House 有超屌樂團在 rock’n’roll,就算是 U-bike
從一站騎到另一站,我們都能看見路樹因四季而花開葉落,街道上的每一個正在發聲的聲響,都能夠是每天的美好事物。所以,不要只停留在框架中測量藝術的高低、算數與不算數,relax—
然後細胞開始抓取,從經過身邊一場又一場藝術火花中抓取,留下些什麼,在我們的生命當中。

 

廖海廷老師

789

 

輔大全人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兼藝文中心組長

 

擊樂手,目前現居台北。

 

專注於現代音樂與其他媒體的跨領域表演藝術呈現,

 

近年嘗試跨域舞蹈/戲劇/電子聲響/互動裝置器材以及純粹聲音即興的表演形式

 

在不同類型的音樂之間實驗,並以演出之名在世界四處晃蕩

 

包含:日本、柏林、巴黎、義大利、盧森堡、澳洲、台灣。

 

現在以教學為樂並維生

 

期望自己能有無限的可能性。

 

 


 

輔仁大學藝文中心 | 電話:(02)2905-6492 | E-mail:fjuca888@gmail.com
Copyright © 2014 - 2021 輔仁大學藝文中心. All rights reserved. Powered by 山川久也